氣色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態,中醫望診看的就是病人顯於外相的表態。以華人來說,健

康的面色通常是微黃、紅潤而有光澤,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就該留意是不是身體裡面的某些臟

腑出了問題。當然,每個人的膚色不同,隨著季節的移轉,人的膚色也會產生一些變化,即使

稍偏某種顏色,也屬正常現象。無論偏哪種顏色,都應以明潤蘊蓄為好;如果面部晦暗無光、

乾枯色異,恐怕就是產生疾病的表象。

中醫在望診時主要將膚色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下面就來依序介紹:

青色:代表肝氣鬱滯則氣血失和、面色青,因此這種體質多為氣鬱質、淤血質。通常人面青、

耳朵發紅就表示他的肝火旺,可多食具有理氣解鬱、調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大麥、蘑菇、苦

瓜等;少吃收斂酸澀之物,如烏梅、泡菜、檸檬等,以免阻滯氣機,也不可多食冷凍食品。

赤色:紅色在中醫五行中屬火,所以身體內火氣盛就會表現面色潮紅,這類人的體質多為濕熱

質。臉色經常發紅的人表示有高血壓的徵兆,要特別注意對油脂類食物的控制。發紅現象若是

發生在女性臉上的顴骨部份,這叫做「陰虛」,會有夜晚睡眠品質不佳 (可能會造成經期不順

或是憂鬱症)及更年期荷爾蒙失調的現象。建議多食清熱化濕之物,如薏仁、蓮子、茯苓等;

禁辛辣燥烈、大熱大補的食物,如辣椒、大蔥、大蒜、紅肉、酒等。

黃色:臉色偏黃或者萎黃者多為脾胃虛弱。脾胃虛弱,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氣血生化不足,

則面色蒼白或者萎黃無華,這種體質屬痰濕質。在中醫來講,我們說這類的病人有「濕」,就

是很容易流腳汗、手汗及白帶,體質偏濕冷,不宜多食蕃茄這類寒性食物;可多吃扁豆、蠶

豆、花生等,也可用山藥糯米粥的藥膳來調養。另外,還可以利用敲打經絡的方式,持續敲小

腿內側的「脾經」和偏外側的「胃經」數月,以改善脾胃功能。

白色:面色蒼白屬於「虛症」和「寒症」,多是氣虛血少、陽氣虛弱所致。在臨床上經常可見

虛寒病症、貧血及某些肺病者,往往就是面色蒼白。另外像是有心肌梗塞、心絞痛症狀的人也

很容易有突然盜汗、休克及瞬間臉色翻白的情形。若是氣虛質者可多食健脾益氣、營養豐富且

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豆腐等。陽虛質者則應少食生冷肥膩之品,盛夏也不例外;並適當吃

一些溫陽食品,如羊肉、韭菜、茴香等。

黑色:臉色暗黑多為腎虛。腎氣虛衰時,人的容顏會顯黑暗、衰老。一般只有洗腎患者才可能

有全臉發黑的情形,若平常臉色暗沉、眼眶發黑及兩顴間開始長黑斑,則表示可能有腎水不

足、腎氣不夠的情形,此時要開始調養身體並使生活規律才行。可以多吃一些滋補腎陰的食

物,如芝麻、糯米、綠豆、烏賊、水果等;忌吃辛辣刺激性、煎炸爆炒的食品等。

中醫認為五色主病,即「色青多為肝病,色赤多為心病,色黃多為脾病,色白多為肺病,色黑

多為腎病」,這種說法揭示了面色和健康的一些內在聯繫。掌握這些簡單的原則,就可以隨時

自我觀察,並且及時予以改善或補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ღ婕瑜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