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有一則感人肺腑的古代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
害,在大臣介子推的保護下,流亡國外。
有一天,他們在一座大山裡迷了路,幾天幾夜沒吃上東西,重耳餓得頭昏眼花再也
無力走動。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用火烤熟送給重耳。重耳吃完後問肉是哪
來的,介子推告訴說是自己腿上的肉。重耳感動地說:“你這樣待我,日後我怎樣
報答你呢?”介子推說:“我不求報答,但願你不要忘記我割肉的痛苦,要多想些
治理國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後做一個清明的國君。”
重耳流亡後的第十九年,終於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
公。他把流亡時期跟隨他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封賞了,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
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
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
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
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於是,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
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
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
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
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
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離開時,他伐
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穿在腳上,望著它哀嘆:“悲哉足
下。 ”“足下”是古人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
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
一樣。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
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寶貴的介
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
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
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
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
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
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
夏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歷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
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
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倣傚,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
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
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在仲
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
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為香港、台灣等
地唯一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中華民國24年政府明訂四月五日為民族掃墓節
有關清明節的歷史故事:
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好幾回合後,終於取得天下。
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
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
到他父母的墳墓。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
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爹娘在天有靈,現在風刮得這麼大,我將把這些小紙
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說完劉
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
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後,每年的清明節
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
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清明最主要的活動是掃墓,一般人從農曆二月底起到清明前後會選擇一個吉日來掃墓又稱【培墓】。
現今火葬逐漸被多數人接受,所以也會至靈骨塔祭拜一番,和土葬掃墓方式約略不同說明如下:
時間:上午十點至下午三點前,忌在天未亮及太陽下山後掃墓。
一般掃墓(土葬)的注意事項:
1準備三牲(三年內的新墳要用五牲,根據禮俗要供豬頭和雞鴨蛋,以及拜后土用的麵粿和紅
龜粿)現今社會求方便一般準備飯、菜碗、發糕粿、鼠麴粿、染紅蛋來祭拜先人
2.先將壓墓紙(北部為彩色的五色紙中南部則為黃古紙)平均壓置祖先墳上,此一動
作稱【掛紙】象徵蓋厝瓦以示該墳是有後代子孫修整和祭祀。
3.點香先拜守護神”后土”,燒化金紙後再拜祖先燒化銀紙,燒完後再紙灰上洒一
圈酒稱為【奠酒】。
4.有些地方習俗拜完會放鞭炮
5.收拾供品時將拜過祖先的蛋在墓碑上敲破,再將蛋殼灑在墳上以示”脫殼新生”,據說會帶來好運。
6.家中在清明當天仍需祭拜祖先:時間多為上午十一點左右
一般掃墓(靈骨塔)的注意事項:
1準備三牲(三年內的新墳要用五牲,根據禮俗要供豬頭和雞鴨蛋,以及拜后土用的
麵粿和紅龜粿)現今社會求方便一般準備飯、菜碗、發糕粿、鼠麴粿、染紅蛋來祭拜先人
2.先將塔位內的乾燥劑換新(避免骨灰罐潮濕)
3.點香先拜靈骨塔所供奉之地藏王菩薩,再先拜守護神”土地公”,再點香拜祖先
呼請祖先至供桌前享用供品燒化神明金紙後再燒化給祖先的金銀財寶,燒完後再紙
灰上洒一圈酒稱為【奠酒】。
4.家中在清明當天仍需祭拜祖先:時間多為上午十一點 左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