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退休的父母健康狀況亮紅燈,自己工作繁忙又要顧小孩,請看護照顧爸媽有哪些細節該注
意,才能讓父母受到好的照護?
吳媽媽看著年輕時意氣風發的老伴,如今生病躺在床上唉聲嘆氣,老說著:「活著真沒意思,
不如早點死了算了!」吳媽媽心力交瘁之餘,和兒子商量能否找看護到家裡幫忙,但兒子表示
反對,理由是:爸爸不喜歡家裡有外人,再說,爸爸久病後脾氣不好,到時候三天兩頭換看
護,大家都心煩!吳媽媽聽兒子反對,只好把嘴巴閉上,但自己愈照顧愈無力,不知怎麼做才
是對家人最好的決定?
照顧者身心壓力大 應該適時喘氣紓壓
曾任耕莘醫院精神科及心理衛生中心主任的楊聰財醫師表示,千萬不要因為病人只信賴某位家
人或配偶,而拒絕請看護到家中幫忙。事實上,照顧病人所耗費的心神和體力超乎想像,臨床
上甚至常見長期照顧病患的家屬罹患憂鬱症,所以當發生前述案例,媽媽希望聘請幫手協助看
護老伴時,被照顧者及子女千萬不要一味反對,而要體諒媽媽年歲已大、體力有限,也想有屬
於自己的天空及社交,偶爾要請人輪替,讓媽媽喘口氣、紓個壓。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主任郭慈安表示,照顧行動不便或久病臥床的老人,必須考慮人力、
財力、品質、時間、空間等諸多條件,建議不妨透過家庭會議的形式,就老人及配偶、子女、
親屬的意願及能力進行討論和評估,最後再決定究竟是送往機構照顧或居家看護為宜。
主雇關係要好 受照顧者心胸要開闊
數度榮獲勞委會外勞仲介評鑑A級的東南亞集團總經理陳美星也表示,受照顧者能接受本身的
現況,展開心胸接納照顧者伸出的援手,是最理想的照顧模式,否則即便看護很想承擔照顧重
責,但長輩一天到晚想趕看護出去,對雙方都會造成莫大的壓力。
國泰醫院兼任職能治療師沈明德表示,臨床上看到很多久病者對看護常很不客氣,這也是為什
麼國內看護人才短缺,且不論主雇雙方皆將此職業視為「又髒又累又無尊嚴」的工作,就算是
二度就業的人,也少有人選擇看護這種工作,所以看護大多由外籍勞工或是尚未娶得居民身分
的大陸配偶來充任。
為人子女應多關心 勿讓父母有被拋棄感
據沈明德多年觀察,大陸看護通常主觀較強、不易溝通,可能會依據自己的意識行事,而不聽
雇主的要求。因此雇主應多觀察,了解大陸看護的基本動作及觀念是否符合要求,溝通的彈性
有多少,再決定是否長期雇用。
經常擔任家屬及看護溝通橋樑的東南亞集團副總經理龔蓓君說,老人的心理比較敏感,常會因
家人或看護的一些小動作,引發許多不必要的聯想,所以為人子女者應多與被照顧者相處,傾
聽其抱怨、需求和撒嬌,經常一起吃飯及出遊,避免老人家誤以為子女打算拋棄自己,而故意
不理性的找看護的碴。
若已失去配偶的臥病長輩,情願和看護住在鄉下老家,不願去城市和兒媳同住,兒媳仍要經常
打電話關心或返家探望,勿以為「反正看護會好好照顧」,忽略老人病後脆弱的心靈更需要呵
護。陳美星也表示,再怎麼優秀的看護,畢竟只能照顧老人的生理,心理上的照護和安定還是
得依靠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