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子女進入青少年期,情緒變化難測,這一分鐘友善合作,下一分鐘變得敵對抗拒,令為人父母

的感到頗頭痛,不知道應該怎樣與他們相處,很多時候更因為子女的脾氣和態度問題,與他們衝突。


孩子離開兒童階段,他們對情緒的體驗與表達方式都較豐富和複雜,因此就不像以前只會「開

心和不開心」、「喜歡和不喜歡」、「害怕和不害怕」這麼簡單。有一位朋友這樣描述女兒在

一個晚上的情緒變化:「我見她補習回來是好好的,還跟我開玩笑,但當我催促她出來吃晚餐

的時候,她就開始發脾氣,整頓晚餐都黑著臉,爸爸問她問題還被她『頂回去』,當時她爸爸

實在忍不住她的態度而責備她幾句,於是她就放下飯碗回房間,離開前說了一句話:『整天囉

囉唆唆,煩死人了』,我見她這樣子,只好按著丈夫,勸他忍耐一下;一小時後,我聽到她房

間傳出笑聲,原來她在跟朋友通電話,丈夫看著我笑了一下,搖搖頭繼續看他的報紙。」


在這段成年期前的交接期,青少年正面對生理和心理的變化,而體內荷爾蒙的轉變,一方面為

他們帶來新鮮感和活力感,另一方面也帶給他們陌生和慌亂的感覺;此外,他們也開始學習和

嘗試獨自面對各方面的調適和衝突(對自我的評價和感覺、與朋友的關係、與父母及家人的關

係、學業以及將來的計劃等等),因此情緒如打翻五味架,百般滋味在心頭。父母與他們相處

的時候,除了看他們外在的情緒反應,也需要了解他們的內在經驗,以免單單從表面和外在的

態度和行為,與子女產生不必要的衝突,影響親子關係。


究竟那天晚上朋友的女兒發生了甚麼事呢?當天朋友女兒補習回來告訴媽媽,自己最近的測驗

成績很好而感到滿意和興奮;之後回房間上網與同學討論日間在學校發生的不愉快事件,因誤

會未能冰釋感到不安和生氣,可是媽媽卻在這個時候不斷催促她吃飯,她在情緒未平伏下與家

人同檯吃飯,加上爸爸不知情下的追問和責備,於是按捺不住向家人發了脾氣;之後,因不

滿、不好意思和不想面對僵局而退回房間;到了晚上,在電話中與同學言歸於好,於是嘻嘻哈

哈地討論週末的活動。


這些資料,原來是當天晚上,那善解人意的媽媽在女兒睡前,進入房間與女兒談天後得曉的。

母親沒有在女兒發脾氣的時候立即情緒化地回應,在氣氛緊張的時候給女兒空間冷靜,之後,

在安全和輕鬆的環境中關心對方所發生的事,並坦誠地告訴女兒,對方不適當地表達和發洩情

緒的方式,會令家人不愉快,從中引導女兒思想正確疏導情緒的方式和表達技巧。忍耐、明

白、肯定、接納和適當的引導,有助我們與情緒波動的青少年相處。各位爸爸、媽媽,繼續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ღ婕瑜ღ☆ 的頭像
    ☆ღ婕瑜ღ☆

    **~婕瑜の小天地**~

    ☆ღ婕瑜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